大富網快訊
EMail:
密碼:
記住email
有 問 必 答
姓名:*
電話:
行動:*
信箱:*
股名:
轉入出:  轉入   轉出 
價位:
張價:
標題:*
內容:*
認證:*
首頁 » 新聞特區 » 未上市新聞  » 壓力鍋在不對的時機引爆
未上市新聞
壓力鍋在不對的時機引爆

蔡政府昨(27)日電價調漲8.4%,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漲幅更高達15%,一口氣突破3%限制。對於政府終於願意讓電價回歸市場機制應給予鼓勵,但這也正是政府長期用「看得見的手」掌控電價,終究「積勞成疾」,也造成這次的「電價壓力鍋」選在通膨最嚴重、最差時機引爆。政府上次調漲電價在2018年4月,之後連續四年讓電價鎖死在每度平均2.6253元。然而,難道這段期間內台灣沒有出現燃料成本高漲、台電財務危險、電力使用公平性問題?實際上,電價審議會這四年來忽視電價公式,頻頻用「疫情紓困」、「穩定物價」、「豪雨成災」等非公式化因素凍漲電價。台電去年10月及今年3月已因中油連續調漲發電業然氣價格,以及俄烏戰爭開打,國際油價衝上每桶百美元,就已舉手求救,最終卻只換到「連七凍」及「電價蓋牌」的結果。壓了四年的「電價壓力鍋」這次終於因國際燃料價格太高而引爆了。但如今5月CPI已飆升至3.39%,遠超「通膨警戒線」;雖然官員稱此次調漲對CPI影響只有0.043個百分點,但在預期心理作祟及供應鏈成本轉嫁,通膨效應恐遠大於預估。其次,這次漲電價是為了讓台電財務續命,但實際上僅挹注台電近300億元,更無法扭轉今年底虧損1,000億元的財務黑洞。綜觀分析,理應要兼顧物價跟台電財務的方案,其實是兩端都無法兼顧。倘若,政府過去四年能按電價公式浮動調整,就不會到如今走投無路,不得不讓產業被迫「劫富濟貧」承受15%的「懲罰性漲價」,也不用因台電虧損過大而失去對國際燃料的抗壓性,更不會老百姓因物價最痛苦的時機選擇「雨天收傘」。